人民日报头版:外资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

本报记者罗珊珊
网上有自媒体说 " 外资正在大规模地从中国撤出去 ",这个说法靠谱吗?我上网查了查,发现 2024 年全年,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27.1%,同时新成立的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 9.9%。两个数据,是不是自相矛盾?——人民网网友 49****4
这位网友的观察非常细致,回答这个问题,想先说个身边故事——
沃尔玛大卖场,大家都不陌生,有没有感觉到近年来许多门店关闭了,是不是常看见类似 " 沃尔玛撤离中国 " 的新闻?
但这是全部事实吗?未必 !
就在 2024 年 12 月 18 日,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在浙江温州开设了全国第五十二家门店。更直观的是,2024 年第三季度,沃尔玛在中国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17%。
一家总被传 " 撤出中国 " 的企业,却在中国市场保持销售额增长,矛盾吗?
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变化:在消费需求个性化、多元化趋势下,在本土零售企业强势崛起下,传统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了,快速反应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。
一句话,时代在发展,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,中国与外资的相对关系也有了新变化。
在讨论外资是否撤出中国时,先要搞清楚 " 中国还需要外资吗 "?
现在,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从资本紧缺转向资本富余,从注重引进外资转向 " 引进来 "" 走出去 " 并重,一些网友认为 " 中国没那么需要外资了 ",一些外媒借此鼓吹 " 中国不欢迎外资 "。
显然,资本富余和 " 走出去 " 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外资了。加快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,外资仍是关键枢纽。
事实上,近年来,中国出台了更大规模、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举措:举办进博会、链博会,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……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,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,这是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。
那引资规模为何下降呢?
产业投资是面向长期的理性经济行为,受中长期多重因素影响,数据上下波动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。
先看短期,2021 年以来,我国连续 3 年引资规模超 1 万亿元,外资大量流入,集中释放了投资需求,2024 年有所收缩也在正常范围内。
再看长期,全球跨国投资呈现出服务化、轻资产化趋势,利用外资规模与新设企业数量之间也会出现阶段性反差。
目前,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占七成左右,服务业轻资产属性明显,这对引资规模的影响可不小。
数据反差能理解了,外资对中国到底是啥态度?
" 下一个‘中国’,还是中国。" 这是众多外资企业的共同心声。
今日之中国,技术突破、人才累积,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," 世界工厂 " 含金量跃升;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显著," 世界市场 " 空间广阔。
毫无疑问,一个持续发展、动能强劲的中国,一定是外资眼中的 " 香饽饽 ";但同时,一个充分竞争、市场开放的中国,外资企业必须拿出看家本领才能站稳脚跟。
这些年,一些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撤出了,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外资进来了。
近年来,美西方一些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全球跨国投资持续低迷,这对我国吸引外资带来了不小挑战。外部环境越是严峻,越需要以更高质量的发展、更高水平的开放,应对外部不确定性。
坚定开放、互利共赢,中国是认真的。
还是那句话: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,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。
《 人民日报 》 ( 2025 年 02 月 10 日 01 版 )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
-
百万粉丝网红孙恩盛直播时突发状况,全身软绵无力、止不住手抖!
-
强制统一店铺广告牌匾事件何以频发?专家:重大行政决策发布前应进行合法性审查
-
“希望合葬”,33岁男子留下思念亡妻的绝笔信后离世,去年领证结婚,原计划今年拍婚纱照和摆酒
-
重大飞跃!中国“黄金气体”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已改变
-
“没有护照怎么办?”缅甸多名华人护照被埋,当事人:目前无法行动尝试联系大使馆补办
-
男子神色紧张,掀起衣服露出了马赛克腹肌!网友乐了
-
50岁大姐3小时内狂喝8杯水后倒地不起,双手不断抽动,中毒被送进ICU
-
火锅食材有两个生产日期,市监局回应
-
铁路旁摄像头正对居民卧室,公共安全和隐私权如何平衡?
-
外媒:美国被撞客机上至少14名运动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