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金融机构靠投资业绩报喜?

金融机构业绩报喜,投资功不可没。
自 2025 年 1 月以来,多家 A 股上市银行、保险、券商业绩预报亮眼,投资业务创出的营收成为功臣之一。
初步统计,已有 19 家证券机构预发了 2024 年财报,自营业务非常能打,成了支撑其全年业绩的关键因素。
业绩增长能提振市场信心,特别是在银行、券商的传统业务板块承压之际,投资业务的出彩也能为其转型争取时间窗口,这不仅对金融机构自身有益,对整个市场也是一件好事。
中小银行同样表现不俗。目前,超 16 家 A 股上市银行披露了 2024 年业绩快报,超半数实现了利润双位数增长。
部分银行业绩表现的强劲支撑,非投资收益莫属。特别是在 2024 年四季度,债市走牛和权益市场阶段性回暖,为部分银行带来了全年业绩的逆转。
抢先报喜,已是市场上的常规操作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看点,也为他们判断金融机构的投资价值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。
从板块表现来看,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,都是 2024 年 A 股市场上最具 " 赚钱效应 " 的板块之一。银行与保险板块分别以超过 40% 的涨幅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,而证券板块也取得了接近 19% 的平均涨幅,令人瞩目。
有了良好的业绩支撑,金融板块表现亮眼。随着金融机构纷纷报喜,投资者对于 2025 年 A 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也充满了信心。
也有一些观点认为,金融机构靠投资盈利是否偏离了主业。可以看到,不管是券商、保险,还是银行,投资业务均为其业务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此外,金融机构的投资资金也并非无序流动或者 " 空转 ",也有着明确的流向和目的。
银行等购买债券的机构通过配置利率债和信用债,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,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建设。这种投资行为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资产增值,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均衡发展。
当然,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也面临着挑战,如银行净息差的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增速放缓、券商投行业务下滑等。因此,金融机构需要在投资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找到平衡,合理把握投资比例和期限,避免过度 " 冒进 "。
为了实现长期的稳健发展,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不同策略。银行可以通过财富管理提升中间收入,保险可以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,而券商则需要强化投研和客需型业务,以降低对市场波动的依赖。只有这样,金融机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北京商报评论员 岳品瑜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
-
英国政治版图重构!改革党异军突起,打破百年两党垄断格局
-
2024十大牛熊股出炉:2700亿AI芯片龙头夺魁ST及退市标的领跌
-
短剧演员“偷走”迪丽热巴的脸?行业人士:扰乱市场,抵制“偷奸耍滑”
-
收购恒大汽车工厂?广汽集团回应
-
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.3%,降幅进一步收窄
-
中国兵器装备集团: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
-
大鳄龟3楼掉下砸坏奥迪,车主:协商好责任后邻居反悔,律师:邻居侵权
-
胡锡进:特朗普再也无法遮掩他在中国面前落到下风了
-
3分钱一片的叶酸,1毛8分一片西格列汀......有药企董事长感叹:“我们报价够低了,同行更低”,坦言“无非是为保住市场”
-
女子街头争抢车位自称“正军级”?警方回应